穿越周期新范式:龙湖的坚守与进击
龙湖集团穿越周期

2019年开始,“去泡沫”按下快进键;2024年,房地产进入缩量博弈分水岭。

这场全方位的行业重塑,终结了房企高负债、高杠杆的开发模式,许多人担心的中国版“雷曼时刻”被有效阻断。

与此同时,大船在激流中掉头,从红利性增长,到核心竞争力增长,一场高质量改造的“大手术”自此开启。

穿越周期,剩者为王。经历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更健康的行业生态开始萌芽:保持稳健增速,回归民生属性,“好房子”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产品力为民心所向。 

站在变革的路口,行业大规模审视和反思房地产的问题,为什么在这场调整中,有些房企被淘汰出清,有些房企仍稳健前行?分化何以产生?

在市场“止跌回稳”的背景下,龙湖集团凭借前瞻性战略与精细化运营,交出了一份“韧性生长”的答卷。

寒冬下的盈利韧性:经营性收入成“定盘星”

“行业内卷,于企业是不可避免的,就看谁拥有核心竞争力,谁能够突破周期,否则要活下去会很难。”不止一家房企负责人这样说道。

尽管行业盈利水平持续承压,龙湖2024年全年仍“卷”出了‌核心净利润69.7亿元‌,经营性利润支撑其高于同业的市盈率水平,全年派息率稳定在30%,成为少数保持盈利的民营房企。

龙湖保持韧性的底层逻辑,其核心支撑来自两大方向:

其一,经营性业务稳固整体盘面:2024全年,龙湖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收入267.1亿元,同比增长7.4%,集团贡献占比达到21%,成为穿越周期的“定盘星”。

其中,商业投资业务2024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长7%至109.8亿元,龙湖商业全年累计开业运营商场达89座,新增天街11座,全部实现高质量运营。

其二,主动压降负责与安全筑底:2024年,龙湖平均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4个基点,年底综合借贷总额同比减少约163亿元。且融资渠道畅通,仅经营性物业贷净增299亿元,平均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至4.0%,平均合同借贷年期进一步拉长至10.27年,实现负债规模与融资成本“双降”的良性循环。

银河国际指出,凭借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审慎的土储策略及财务管理,龙湖被视为民营房企中“最具防御性开发商”之一,与中海、华润并列首推名单。

事实上,龙湖以“运营+服务”的高质量收入 突破了传统房企对销售回款的单一依赖。

“当前,龙湖五大航道业务协同发展,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开发商。”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在业绩会上公开表示。

从容去库存:“好房子”加速突围

寒冬之后,劣币出清,资源向注重产品力、现金流稳健的优质企业集中,行业打开新局。

2024年,龙湖‌聚焦高能级城市优质资产,长三角、环渤海、西部、华南及华中区域销售金额在全集团占比分别为28.7%、19.3%、27.2%、15.3%及9.5%,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超90%。

其中,上海观萃拿地后7个月三次开盘已近清盘,刷新上海五大新城的销售速度记录;成都观萃、佛山御湖境等年内开盘项目均实现清盘。

另一面,龙湖坚持‌差异化产品与服务破局。依托“以新交心”智善交付体系,用“强服务”打出客户满意度。2024年,龙湖在全国43座城市交付约10万套房源,20%实现提前一个月以上交付,交付满意度超过90%。创业三十余年,龙湖坚守善待初心,截至2024年末,龙湖累计交付房源数已经超过百万套。

据克而瑞数据,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延续止跌回稳态势,3月恰逢“金三银四”成交旺季,整体供求有望修复,但由于购房者的信心和预期仍在修复过程中,叠加企业库存去化压力仍未减轻,房企仍需积极应对。

在整体去库存的压力下,龙湖踏出了较为从容的节奏,背后的“产品力”功不可没。

2024年,龙湖销售额守住千亿,签约回款率也超过100%。龙湖管理层表示,“龙湖比较早就着重在‘好房子’领域打造产品。此前在御湖境、云河颂产品线上着重发力,这两年有9座云河颂和16座御湖境陆续入市,都是围绕改善性需求来进行开发,两个产品线的25个项目整体去化率已经达到90%。”

稳住“钱袋子”、谋求“新发展”

根基不稳,终被历史淘汰;而经营稳健、盘面安全的房企,仍在寻找机会。 

2025年开春,土拍市场率先回温,热门城市地王频现。3月以来,成都高新区新地王,刷新成都历史最高单价;北京海淀区新地王,楼面价10.23万元/㎡,成为北京首宗10万+地块;苏州土拍新地王,地块总价超53亿元,是苏州历史总价第二、园区总价第一;3月25日,杭州一幅地块楼面价7.74万元/㎡,溢价率达69.86%。

今年一季度,借着这一波土地市场热度,龙湖陆续在上海、苏州获取了两幅优质土地。“接下来,在保障偿债的安全性前提下,龙湖还会择机获取新土地,并根据市场变化弹性供货。”

事实上,龙湖仍能逆势拿地,离不开多年来对市场的洞察与预判。早在2022年一季度起,龙湖就启动了一系列提前“踩刹车”的动作,例如:提出要做城市的聚焦,在开发业务上做“三提三降”,主动地做一些收缩、出清、整合。

龙湖管理层认为,只有提前踩刹车、提前收缩,才能更加从容应对缩表周期下的债务兑付。根据管理层表述,在开发板块,龙湖仍将持续投资未来,2024年龙湖集团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持续把握优质投资机会,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并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西安、成都、武汉等高能级城市获得9幅土地,总建面83万平方米。

在龙湖的谋篇布局中,2025年是龙湖债务结构转换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龙湖计划于 2025 年底将有息负债余额压降至1400 亿左右,目前已对年内债务偿付做出有序安排,提前“稳住钱袋子”。

在下一步“谋发展”中,管理层指出,“没有被动地为偿债把很多核心资产进行甩卖,甚至卖掉自己的明天。在这一轮偿债周期下,龙湖的核心资产一个都没有动,天街一个都没有出售,包括长租公寓在内的资管航道还在发展,还在获取新项目,物业没有去做低估值的IPO稀释权益,在集团层面也没有低价去配股融资。反而我们抓住了窗口期,把经营性的业务做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深度调整是为更好地出发。

这一进程不仅重塑了建筑规范与行业生态,更通过空间优化和技术迭代,将居住需求从“有房住”升级为“住好房”,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新驱动力下,中国房地产企业还将大有可为。与此同时,城市更新、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地产科技等赛道也有望成为新蓝海。 

未来已至,这不仅让龙湖在行业寒冬中赢得主动权,更验证了“开发+运营+服务”这一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为房企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破而后立,晓喻新生。随着2025年11个新商业项目入市及高能级城市土储转化,龙湖或将在下一轮行业分化中占据先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相关文章
【读财报】QDII基金3月表现:南方、工银瑞信基金产品业绩领跑,主投美股市场基金表现较弱
2025-04-11 07:30
宁波银行:聚焦“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2025-04-11 07:30
【读财报】债基3月表现:净值平均上升0.11% 工银瑞信基金、银河基金等收益居前
2025-04-10 07:30
农业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实现多领域投放
2025-04-09 17:46
先锋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净值大跌、规模垫底,合规风控是否存在漏洞?
2025-04-09 16:40
农业银行首笔资金流信息共享平台应用贷款落地
2025-04-09 00:14
专题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