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上海市+浦东区”环责险项目
资讯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正加速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作为市场化环境风险管理工具,成为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深度参与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环责险试点工作,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与科技赋能,为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多层次风险保障,以金融创新助力绿色治理。

一、项目概况:政企协同下的多层次风险覆盖

依托《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2022年),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在地方立法中明确环境风险融资工具创新的区域,赋予环责险"政策强制力+市场激励机制"双重属性。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自2022年起积极参与上海市环责险试点工作,尤其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聚焦石化、医药、危化品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助力+企业参与”的三方协同模式。其服务范围从单一的事后赔偿拓展至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防控和事后应急处置的全链条管理,成为区域环境风险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二、产品特点:创新驱动下的多维突破

(一)政保联动:探索长效治理机制 

作为上海市及浦东区环责险参编单位之一,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紧密结合《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配合政府部门积极引导高风险行业投保,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同时,协助政府部门通过上海市绿金平台对未投保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将投保情况纳入上海市生态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循环。

(二)产品定制化: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依据企业规模和环境风险等级设定差异化的累计赔偿限额,费率与上海市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挂钩,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建立分级分类定价体系。“四大类责任+三项附加险”全面覆盖保险责任,确保保障充足性、方案精准性,帮助企业分散环境风险。

(三)服务多样化:推动风险减量管理

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采用“保险+服务”模式,引入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为投保企业提供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应急演练、风险能力提升等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服务。同时,为提高赔付效率,建立小额赔偿绿色通道、大额赔案协调机制及预付赔款机制等,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感。

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与发展的双赢

(一)社会效益

1.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将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减轻企业因突发污染事故导致的巨额赔偿压力,降低企业因无力承担赔偿而面临财务危机的风险,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冲击。通过保险机制,可确保污染事件发生后快速赔付,避免“企业破产、政府兜底、群众受害”的恶性循环。

2.推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保费计算方式与环境风险等级、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等相结合,实现政保联动,在缓解基层环保执法压力的同时,大力推动企业主动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污染预防措施、强化企业的合规意识,从根本上降低环境污染概率,间接促进环境治理。保险资金可为污染事故后的生态修复提供资金来源,加速受损环境的恢复,还人民一片“绿水青山”。

(二)经济效益

1.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通过市场化机制(保费定价、风险评估)筛选出高污染、高风险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减少政府财政对污染治理的兜底依赖,将公共资源更多投入预防性环保措施。避免因偶发事故导致投保企业的财务危机,保障企业长期经营稳定性。

2.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环责险作为新兴险种,其发展推动了保险行业的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可通过试点探索形成行业标准,带动全国市场发展,形成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同时,保险需求刺激环保技术研发,带动环保服务业的扩张,形成绿色经济产业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绿色科技企业集聚,打造“环境保险+绿色科技”的产业集群。

四、可推广性:为全国提供“上海经验”

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在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的实践,生动诠释了金融工具在环境治理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创新产品、科技赋能与政企协同,环责险不仅化解了环境风险,更成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促进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这一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可复制的路径,也为金融业服务“双碳”战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开辟了新方向。未来,随着环责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其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价值将更加凸显。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相关文章
陆家嘴国泰人寿:积极推动养老服务升级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2025-03-28 16:59
联农“贷”农 上海农商银行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2025-03-28 16:18
产品收益领跑 国华兴益荣获“金谘奖”
2025-03-28 16:18
东京海上日动(中国):助力金融机构员工健康管理
2025-03-28 16:09
东京海上日动(中国):创新和发展绿色保险
2025-03-28 16:08
东京海上日动(中国):致力风险减量 贡献高质量发展
2025-03-28 16:08
专题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