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报】汽车产业链业绩前瞻:21家预亏 北汽蓝谷或成“亏损王”

读财报.1645548455617.34.8478.pngA股汽车产业链公司及回港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公司陆续公布业绩预告、快报或年报。

梳理110多家相关公司的数据发现,尽管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1年迅速增长,但无论是A股新能源车企还是在港股、美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均呈现出亏损扩大、增收难增利的特征。

上游原材料以及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上涨正在吞噬新能源车企利润。北汽蓝谷2021年度亏损上限达到48亿元,暂时成为汽车产业链的“预亏王”;已经赴港二次上市的理想汽车亏损较上年翻倍。

部分乘用车和零部件公司面临业绩压力。中证乘用车及零部件行业有21家预计亏损,另有21家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均胜电子近十年来首次亏损,并收到上交所问询函,要求公司自查是否存在利用不当利润调节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长城汽车全年保持业绩增长,但第四季营收、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增速均较前三季度显著下行。

北汽蓝谷成“预亏王” 均胜电子十年首亏收问询函

以业绩预告的归母净利润上限统计,2021年已披露业绩预告、业绩快报的中证乘用车及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1家公司预计亏损。其中北汽蓝谷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上限为48亿元,或成为行业2021年度“预亏王”。

图1.png

图1:2021年度乘用车及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预亏排名

北汽蓝谷已连续两年亏损。公司对其业绩亏损原因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产销量未达到预期,现有毛利无法覆盖固有成本费用,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20亿元至25亿元,并且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增加。2021年公司实现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为2.61万辆,同比仅增长0.82%,远低于乘联会发布的全国181%的批发销量增速。

均胜电子近十年以来首次亏损,公司拟对均胜汽车安全事业部相关资产组进行长期资产(含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归母净利润影响为20亿元至25亿元。近日上交所对均胜电子下发业绩预告问询函,要求公司自查是否存在利用不当利润调节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小康股份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5.5亿元至19.5亿元。公司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销售尚处于爬坡阶段,相关费用持续增加,该业务影响归目净利润约-14亿元。

*ST众泰因汽车整车业务均处于停产状态,拟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等合计约13亿元至19亿元,公司2021年度预计继续亏损。

此外,万里扬、*ST索菱亏损上限在4亿元以上,精进电动、兴民智通、青岛双星亏损上限均达3亿元以上。

造车新势力增收不增利 理想汽车亏损翻倍

几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中,理想汽车率先交出2021年度业绩答卷,亏损同比扩大近一倍。

2月25日,理想汽车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近3.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近112%。

图2.png图2:理想汽车2021年业绩公告截图

虽然理想汽车2021年度实现收入总额270亿元,同比增长185.6%,但全年营业费用的大幅增加或成亏损扩大的主因。2021年公司营业费用为67.8亿元,同比增加205.5%。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98.8%;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12.1%。

公告显示,2021年年底理想汽车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两江新区建设重庆制造基地,进一步扩张产能。

小鹏汽车、蔚来汽车还未发布2021年度财务报告,但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蔚来汽车净亏损已达83.93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达35.76亿元。

2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长城汽车1月销量迎“开门绿”

2021年已披露业绩预告、业绩快报的中证乘用车及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以同比增长上限统计,剔除首亏、续亏)。

图3.png

图3: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排名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2021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8.37亿元,同比下滑3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36亿元,同比下滑近67.5%,业绩下滑显著。

2022年1月份长城汽车实现汽车批发销量11.2万辆,同比下滑19.59%,而2021年同期增长73.2%。据乘联会发布的1月份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长城汽车由上年的第6名下滑至第8名,市场份额由5.7%下降至4.5%。

此外,据公开消息报道,近日长城汽车欧拉品牌黑猫、白猫车型停止接单。欧拉品牌CEO董玉东表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2022年新能源补贴继续退坡以及受芯片短缺影响下,导致每交付一辆车,亏损就超1万元。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相关文章
【读财报】2024年A股上市公司回购透视:金额合计1659亿元 海康威视、药明康德、通威股份回购额居前
2025-01-13 07:30
【读财报】2024年QDII基金透视:南方基金、中欧基金收益率居前 博时、华宝基金等领跌
2025-01-10 07:30
【读财报】券商资管产品透视:2024年平均回报3.96% 中泰资管、东证资管旗下产品收益居前
2025-01-09 07:30
【读财报】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透视:摩根士丹利基金业绩领跑 金元顺安、富荣基金等跌超30%
2025-01-08 07:30
【读财报】12月董监高增减持动态:减持金额同比升逾七成 机械设备、通信行业减持较多
2025-01-06 07:30
【读财报】12月上市公司定增动态:实际募资总额325亿元 甘肃能源、中国国航募资额居前
2025-01-03 07:30
专题
查看全部
投资者教育专题
读财报
看新股
资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