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素养作为综合素养中重要的一环,其教育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建设金融人才高地也具有重要意义。

6月29日,上海银行联合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第二届上海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论坛暨上海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合作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年会。年会上,上海银行宣布将升级打造“上银智学”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全力支持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深化发展。同时,近年来首份《上海高中生财经素养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升级打造“上银智学”财经素养教育项目

上海银行自2019年起就与上海财经大学和部分中小学开展了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合作,2021年该行创新打造“上银智学”财经素养教育项目,覆盖财经知识教学、银行实践基地体验、教师教学培训、集中展示平台等板块,搭建内容更加完整、形式更加适配、运行更加成熟的项目体系。

据上海银行业务总监朱守元介绍,下一步,该行将进一步发挥金融专业优势,依托行内外丰富的服务资源网络,升级打造“上银智学”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全力支持中小学财经素养教育深化发展。

健全完善财经素养教学体系,结合金融理论与实践,携手联盟单位开发更多有趣、有用、有内涵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依托该行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及银行智慧网点,持续丰富财经素养课程的科创内涵;

持续扩大财经素养教育项目覆盖面,依托该行“上银智学” 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将好课程、好活动、好做法复制推广至更多联盟学校,全程做好落地实施配套服务;

积极打造财经素养教育师资队伍,与上海财大联名打造财经素养教育师资培训录播课程,助力中小学教师提升财经素养教学水平;

全力支持联盟持续发展,共同组织财经论坛、赛事等活动,促进联盟成员学校、专业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研讨中开拓思路、碰撞智慧,助推联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上海高中生财经素养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便是在联盟成员学校、专业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中诞生的。据了解,报告是近年来首份针对中学生财经素养的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学生财经素养发展及特征,对于了解一线城市中学生财经素养水平,提升青少年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金融知识第一来源并非网络?

和普遍的认知不同,报告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从网络获得所需要金钱方面的信息成为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重要途径,但是父母或其他成年亲属是高中生获得所需要的金钱方面(比如讨论消费、存款、银行业务、投资)信息的第一来源。此次调查中,95.6%的高中生都报告从父母或其他成年亲属处获得金融知识,这一数字比前者高出14.1个百分点。电视或广播是高一学生获得相关信息的第三大来源,其比例达到67.1%以上。报告从教师或朋友处获得的平均比例为45.6%和47.3%。相对而言,从杂志获得相关信息的比例就非常低了,仅为26.8%。

储蓄是金融理财的基本形式,良好的储蓄习惯是学生金融和财经素养的重要表现。报告显示,高中学生中38.3%的学生表示每周或每月都存数量不固定的钱,表示没有钱所以不存的,每周或每月都存固定数量钱的比例,以及只有当省下钱才会存的学生比例均为15%左右。从不存钱的学生比例仅为5.7%。

报告认为,高中阶段的金融素养教育应主要定位于提高公民财经素养,在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环境越发复杂社会趋势下,普遍性地提高学生金融素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金融素养是学生素养的重要内容,提高其金融素养能够使其终生受益。

“财经素养教育不能孤立地开展,要注重和各学科进行融合,和劳动教育、生活教育、思政教育、美育教育等协同推进,要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知识教育、实践体验、综合素养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助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在年会致辞中表示。

(文章序列号:1674657432737026048)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