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经历了从“现象级产品”到“千亿级生态”的跨越式发展。以A500ETF南方(159352)为例,该产品自2024年9月25日正式成立以来,截至2025年9月22日,规模已由最初的20亿元增至188.86亿元,增幅接近9倍,远超同期同类产品的增速。这一成绩的背后,不仅是市场对产品本身的认可,更是对制度信任的逐步建立。(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22日)
政策、资金与周期的三重驱动
中证A500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政策、资金与宏观周期的三重共振。
政策方面,“新国九条”及后续配套政策的实施,推动资本市场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型,优质供给持续扩大,为中证A500指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同时,货币与财政协同发力,流动性环境保持“温和宽松”,为权益资产估值修复提供基础。
资金端,“耐心资本”正在加速进场。以险资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证券报,已有近150个险资账户配置了中证A500ETF。外资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系统性提升,中证A500指数作为“人民币核心资产”的代表,成为外资再配置A股的首选通道之一。
宏观方面,中美贸易摩擦进入缓和期,虽然仍有不确定性,但国内已有充分的应对手段。在弱美元周期、政策温和发力、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证券市场有望先稳后升。
均衡配置与ESG优化的双重筛选
中证A500指数的设计逻辑强调在“当下龙头”与“未来成长”之间取得平衡。通过“三级行业龙头优先+ESG负面剔除”的双重筛选机制,该指数从35个中证二级行业、约90个中证三级行业中精选出优质企业,这些企业既包含千亿市值的行业巨头,也涵盖具备成长潜力的百亿龙头,从而实现了行业分布与市值结构的均衡配置。
与传统宽基代表沪深300相比,中证A500指数的行业权重更贴近中国产业结构的真实变化。具体来看,中证A500指数的电子、国防军工、医药等新兴产业相较沪深300指数显著超配,金融、主要消费等传统行业权重占比显著降低,体现新质生产力特征。长期来看,上市公司行业市值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长期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中证A500指数行业结构变迁动态反映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趋势。
(数据来源: Wind,采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标准,截至2025年9月22日)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指数编制还创新性地引入了互联互通标的筛选和ESG评价标准,剔除ESG评级较低的企业,不仅提升了指数的可投资性,也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了“更干净”的A股核心资产池,降低了外资与险资的筛选成本,从制度层面增强了指数的“配置友好度”。
动能强劲,超额收益显现
从近期表现来看,中证A500指数在三个月内实现21.47%的涨幅,增长动能良好。而紧密跟踪该指数的A500ETF南方(159352)同期涨幅达到22.58%,不仅精准复制了指数的上涨行情,还实现了1.11个百分点的超额收益。同时,该产品凭借流动性与规模优势,9月以来累计成交额达615亿元,同期日均成交额达38亿元,流动性居前。(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9月22日)
在指数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A500ETF南方(159352)持续领跑,也折射出头部机构在指数投资领域的系统化优势。A500ETF南方(159352)管理费为0.15%,托管费为0.05%,均为当前ETF产品中的较低水平。在今年7月,A500ETF南方(159352)还进行了分红,每10份派发0.11元。可以说这不仅降低持有成本,更通过“真金白银”回报增强持有人获得感,完成从“规模信任”到“制度信任”的闭环。
从产品到生态,从概念到实践,中证A500指数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现象级产品到核心资产配置标杆的跨越,既展现了中国资本市场创新的加速度,也见证了机构投资理念的成熟度。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开启,外资对人民币核心资产的配置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而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趋势下,低费率、高透明度的ETF产品有望承接万亿级增量资金。A500ETF南方(159352)作为连接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桥梁,或将在中国资产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更关键的角色。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